党史里的湖北之最 | 新中国第一代留学科学家李四光

06-25 19:48  

李四光,世界知名地质学家、中国杰出科学家、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繁荣中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留下了丰硕的科学论著和科研成果,他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是我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璀璨瑰宝。


(图为李四光资料图 图源:中国青年网)

新中国第一代留学科学家

李四光1889 年生于湖北黄冈,1904 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为官费留学生留学日本,学习造船机械。在日留学期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年龄最小的会员。回国后,他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正当他准备大干一番之时,革命失败了。

面对如此情境,李四光下定决心专心搞科学技术,走“科学救国”之路。1913 年,李四光获得赴英国官费留学的机会,开始了第二次留学生涯,就读于伯明翰大学采矿系。

当时,英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采矿业尤其发达。这使李四光清醒地认识到,工矿是实业的基础。要想国家富强,必须有充足的煤,铁等资源,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又必须依靠地质科学,所以李四光很快从采矿系转到了理科地质系。1918年, 他获得了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之前,李四光已是一位成绩卓著的世界知名的地质学家。1949年9、10月间,他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欢欣鼓舞,并盼望早日回国报效人民。此时他也得到新中国的召唤: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国民党反动派则对他威逼利诱,妄图阻止他回国。他毅然选择了新中国,为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纠缠,他巧妙地离开英国,踏上了辗转归国之途。1950年5月,李四光终于回到北京。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海外归来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杰出代表之一。

摘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1953 年,当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向李四光咨询中国是否有石油时,他根据多年来在地质力学方面的研究,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基础回答说:“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河、东海和南海,都蕴藏有石油。”

1955 年,全国性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开始,李四光指挥普查人员,以地质力学为依据,在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石油普查。在普查中他们共打了3000多口普查钻井,总进尺达120多万米,初步摸清了中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特征,证实中国实际上有着极其丰富的天然石油资源。

这次石油普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也基本摸清了中国石油地质的基本状况,证实了李四光关于我国有着丰富石油资源的判断。相继发现的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树立起了中国石油工业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至此,中国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相关发现也很好地佐证了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

除了在石油勘探方面建立的不朽功勋之外,李四光在其他领域也是成绩卓著。1936年, 李四光在两度考察黄山之后,写了一篇题为《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文章及附上的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各国地质学家的注意。德国地质学家费斯曼在实际考察了黄山之后,称赞说:“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因为这推翻了“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这一中国地质学界的定论。1944 年到1946年,在重庆大学担任教授时,他又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石油专业。

留心地震

不过,他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却是在唐山大地震之后。在此之前,李四光曾经提醒从事地震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注意河北河间、沧州、唐山、渤海、云南通海、韩良、大关、四川炉霍、松潘等地区,这些被李四光提到的地方后来大都发生了地震。

在许多人认为地震是无法预测的情况下,李四光却说地震是可以预测的。直到逝世的前一天, 他还跟医生说:“只要再给我半年的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李四光去世后,女儿李林在其遗物中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走资本主义陈腐的老路,把地球交给我们的珍贵的遗产——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

(图为1971年3月李四光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图源:中国青年网)

把入党作为生命新起点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李四光长期掩藏在心中的一个愿望。他曾对夫人许淑彬说:“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但很长时间以来,他因自认为条件不够,没有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后来,他经过认真考虑后,于1957年正式提出入党。

1957年1月,李四光因患病到杭州疗养。3月的一天,周总理特意来看望他。周总理关切地询问了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详细问及他对于加入共产党的想法。李四光袒露了自己要求入党这一多年来的心愿,以及为什么考虑多年却又没有提出来的原因。针对李四光的想法,周总理耐心地给予鼓励并加以劝导,这增添了李四光入党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后,地质部党组很快对其入党问题作了认真研究。

(图为李四光与周恩来 图源:中国青年网)

1958年下半年,地质部党组书记何长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一致认为,李四光积极要求进步,已经具备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愿意作其入党介绍人。10月18日,李四光开始填写入党志愿书。12月22日,中共地质部办公厅第一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李四光的入党问题。会上,李四光以自己的经历和切身感受,动情地畅谈了他对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认识。针对他的发言,大家表示非常赞同。29日,李四光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从此,他的生命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由一名民族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已临古稀之年的李四光称自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生命的新起点才开始”。之后,他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之中。在逝世的前一年,他还为中央领导同志编写《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一书,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竭诚爱戴。周恩来曾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为“科学界的一面旗帜”。

2009年9月,李四光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同年10月,国际编号为137039 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李四光星”,以纪念他为中国地质找矿,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

来源综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湖北党史网、光明网、半月谈  

编辑:孙亚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