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践行“三新”要求推动湖北绿色崛起

08-11 10:37  

张忠家

要更好发挥湖北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科教产业、区位交通、生态赋能、城市引领优势,增强战略牵引、要素集聚、资源配置和区域协调能力,放大湖北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的创新、产业、绿色、协调和开放等功能。

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切实把湖北全域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湖北得中独厚,应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积极展现“重要节点”新作为,扛起“战略链接”新担当,以开放合作拓展湖北发展新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努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中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空间较大,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意义。湖北奋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须紧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内涵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经济社会版图中居重要地位。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党中央总揽民族复兴大局、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枢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赋予湖北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精准把握中部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把创新摆在第一位,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善于“弹钢琴”,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要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我们要更好发挥湖北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科教产业、区位交通、生态赋能、城市引领优势,增强战略牵引、要素集聚、资源配置和区域协调能力,放大湖北支撑、服务、链接、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的创新、产业、绿色、协调和开放等功能。

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湖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湖北是科教大省,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增强“钱变纸”“纸变钱”能力。加快推进武汉创建国家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符合国家战略、体现湖北优势的大科学装置和湖北实验室,推动战略科技力量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抢占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制高点。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与我省主导产业发展融通创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重点围绕“光芯屏端网”、大健康、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及新能源、现代农产品等领域,以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平台建设为牵引,高标准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通过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发挥湖北在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切实把湖北全域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协调联动的基础是差异化,超大特大城市重在“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大中城市重在“完善宜居宜业功能”,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小城镇重在“小而美”“小而精”。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全面促进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效聚集,在更高站位提升武汉、襄阳、宜昌等中心城市能级,引领推动武汉城市圈及“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要下更大气力补齐县域经济功能短板,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空间帕累托最优。

将绿色发展践行到底,切实把“千湖之省”转化为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新蓝图。生态是湖北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的重要依托。湖北深入践行“两山理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正加快形成,有机茶园、蓝莓基地、纯电动物流车、风电项目等成为中博会上绿色板块的主角。把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始终强化生态红线的底线思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继续做好水文章,统筹陆地水域、统筹岸线水体、统筹水量水质、统筹入湖河流与湖泊自身,坚决打好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持久战,切实维护河流湖泊健康生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把“祖国立交桥”转化为内陆全方位开放新高地。开放竞争的市场孕育着更大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在更广阔空间交换产品、服务及思想。历史上,武汉凭借“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蕴,成就了“货到汉口活”盛况。当今,随着湖北高铁枢纽网、航空客货运输网、高速公路网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的运营,“祖国立交桥”正在强势崛起。站上高点,将经济枢纽转化为枢纽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必须坚决突破内陆思维束缚,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推进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坚定不移推进共建共享,切实把“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汇集为共同富裕强大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谋利民之事、解民生之难,更大力度促进创业就业,更大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互促共进,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人享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湖北得中独厚,应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积极展现“重要节点”新作为,扛起“战略链接”新担当,以开放合作拓展湖北发展新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努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下好“合作”一盘棋,展现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新作为。湖北作为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点,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通过区域合作共建中部地区强大市场,是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的关键。深化湘鄂赣合作,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发展,重点落实“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总体要求,发挥湖北在全国大市场的空间枢纽优势,联手共建一体化、高标准的市场体系,率先畅通长江中游大市场。加强鄂豫陕合作,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发挥湖北在水资源和“两型”领域的优势,联合探索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联合培育发展绿色市场。推动武汉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合作,以共建强大交通市场枢纽为基础,协同推进消费供给升级、消费新业态培育、高品质消费目的地建设,增强对中部地区市场辐射带动能力。瞄准省际毗邻地区,推动三峡地区、洞庭湖地区开展生态经济合作,推动大别山、湘鄂渝黔、湘鄂西革命老区开展革命老区振兴合作,通过拓展合作空间来增强湖北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

做好“开放”文章,扛起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新担当。“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核心是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市场体系,聚集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和技术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湖北要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通过“四个链接”的路径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链通道”,统筹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铁路、中欧班列、航空及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形成更加畅通的水陆空国际运输战略通道,在空间上形成向东、南、西、北的四大协作扇面,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南半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链产业”,基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衔接,进一步提升汽车、船舶、机电、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发挥湖北对外承包工程领域优势,带动优势产能、装备、工程和劳务“走出去”。“链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瞄准“光芯屏端网”、下一代汽车、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环保等产业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与“一带一路”主要科技创新中心的联系,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链服务”,以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差异化改革为重点,统筹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推进“口岸+”建设,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应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来源:湖北日报  实习编辑:赵吴悠)


相关阅读